首页 > 文化 >

抗日期间用什么货币来兑换

发布时间:2024-12-14 19:46:33来源:
抗日战争期间主要有以下几种货币及兑换情况:

法币

 

  • 背景:法币是国民政府在 1935 年开始推行的法定货币,在抗战初期,它是全国主要的流通货币,包括在抗日根据地也曾被广泛使用.

  • 兑换:在一些地区,法币与其他货币存在一定的兑换比率。如在香港未被日军侵略之前,民国法币与港币的兑换率为 1:1.

边币

 

  • 背景:陕甘宁边区银行、晋察冀边区银行、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等发行的货币统称边币。1937 年抗战爆发后,陕甘宁边区政府起初使用法币,后因辅币缺乏,边区银行于 1938 年 6 月以光华商店名义发行 “光华商店代价券” 作为辅币与法币同值兑换 。1941 年皖南事变后,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并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,边区政府决定发行边币,并禁止法币在边区内流通,边币成为边区唯一的法定货币.

  • 兑换: 1944 年,边币受法币影响贬值,边区政府决定授权陕甘宁边区银行以边区贸易公司名义发行 “商业流通券”,规定 “流通券” 一元兑换边币二十元.

伪满币

 

  • 背景: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,在伪满洲国统治区域内流通.

  • 兑换:伪满倒台后,中央银行发行的东北流通券按 1:1 的比率兑换伪满币,按 1:11.5 的比率兑换法币.

军用票

 

  • 背景:日军在侵华期间发行的一种强制流通的货币,主要用于在占领区掠夺物资和支付军费等,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。

  • 兑换:军用票与法币等货币并无固定的官方兑换比率,其价值完全由日军的武力强制维持,随着日军的侵略扩张而在其占领区内流通使用,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通货膨胀。

其他货币

 

  • 关金券:原本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,在抗战后期,由于法币贬值严重,关金券曾一度作为大额货币与法币并行流通,其与法币的兑换比率等根据不同时期和地区有所变化。

  • 储备券:汪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货币,在汪伪政权统治的沦陷区流通,与法币等也有复杂的兑换和流通关系,其目的在于掠夺沦陷区的物资和财富,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。

  • 港币:在广东等沿海地区,港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流通,尤其在抗战后期法币大幅贬值时,港币相对稳定,在一些地区被用作交易和保值的货币 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