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煤检查全员出动,县公职人员“表态式”治污究竟为谁看
这则紧急通知在“高邑县大气污染防治群”内一经发布,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。近日,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的一名公职人员张明(为保护隐私,使用化名)向外界透露,自入冬以来,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,空气质量成为了全县上下关注的焦点。每当市里发布高污染预警,高邑县便迅速响应,动员全县公职人员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环保行动中,他们的任务是深入乡村一线,排查并阻止群众焚烧秸秆、使用散煤取暖等可能加剧空气污染的行为。
张明私下里表示了自己的困惑:“其实,各家各户使用的燃料情况早在之前就已经被详细统计并上报了,理论上讲,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,而不是每周都重复进行这种低效的入户排查。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无奈。
面对这样的质疑,高邑县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(大气办)给出了官方回应。他们承认,入村排查确实是一项阶段性任务,旨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公众环保意识,减少污染源。目前,随着天气变化和防控策略的调整,该任务已经暂停执行。大气办还指出,对于农户焚烧散煤、柴火的行为,村级组织完全有能力自行发现并上门劝导,毕竟,村庄内的房屋布局清晰,哪家烟囱冒出的烟雾异常,或是哪家门前堆放着散煤、秸秆,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。
此外,大气办还强调了科技手段在环保监管中的应用。近年来,县、乡两级政府已配备了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,一旦发现污染源,就能立即“点对点”前往现场制止、劝导,这样的精准打击既高效又节约人力。因此,将全县公职人员大规模派往一线进行“地毯式”清查,确实显得有些多余。
然而,从村民的角度来看,这种频繁且大规模的入户排查却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。一些村民反映,每当听到敲门声,心里就会莫名紧张,生怕又因为什么小事被批评教育。长此以往,入户排查不仅没能有效提升环保效果,反而成了一种“表演”,一种为了向上级展示工作态度的形式主义。村民们普遍认为,与其这样劳民伤财,不如将精力放在如何更科学、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上。
“有没有实效不重要,关键是态度要足够积极,姿态要‘对’。”这样的声音在高邑县内部也时有耳闻。但遗憾的是,这种过于注重表面功夫、忽视实际效果的做法,最终只会让“下边”的群众怨声载道,同时也无法真正赢得“上边”的认可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